牛年必备!与牛有关的熟语大全
  • 首页
  • 摩根娱乐介绍
  • 产品展示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栏目分类
    最新动态你的位置:摩根娱乐 > 最新动态 > 牛年必备!与牛有关的熟语大全

    牛年必备!与牛有关的熟语大全

    发布日期:2024-10-14 19:40    点击次数:189

    牛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人所共知的。牛是人类较早驯服的动物,它在人类的狩猎、畜牧、农耕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给人类提供了衣食之源,在它身上还寄托着人们的某些精神信仰。远古的牛崇拜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里,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以致使后世人们的语言中能够经常使用“牛’’或与牛有关的文化事象来表达情意。

    图片

    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文字、语言体系,孕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语言建构并传承着这种文化,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牛文化在中国历来都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涉“牛”文化词语得以大量地产生、积淀。中国人日常交际中,涉“牛”文化词语的使用频率极高,它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对畜牧农耕的重视,这种重视使我们经常条件反射地用“牛”眼光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将其投射到汉语言符号的组合和表达上,形成了用与牛有关的行为、符号来表达、记录事实上与牛无关的社会现象、生活行为、情感状态等。于是,说大话说成是“吹牛”,狂饮、豪饮可以说“牛饮”,听不懂、没有共鸣表达成“对牛弹琴”,自谦时说“牛马走”。正是在此基础上,大量的涉“牛”文化词语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词义得到扩展,从而促成了涉“牛”文化词语意义的引申发展。同时,涉“牛”文化词语及熟语反映了汉民族隐喻认知的思维特性,体现了以物观物的审美感应方式,体现了古代文化中的大一统性和包容性,体现了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映射和负载。

    图片

    熟语是汉语词汇体系中一个特殊的体例,它是言语交际中最活跃最富有民间社会生活色彩的通俗语言材料。熟语来源于人民的生活经验及社会的传统习俗,涵化了文化和民俗的要素。它是语言的后天形态,在熟语由言语成分发展为语言成分的过程中汉民族各种文化意识和文化现象无不留下深深的烙印。通常的熟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内容。下文我们就对这些涉“牛”的熟语根据所含“牛”的意象分类来进行分析。

    一、涉“牛”成语

    成语是词汇中一个特殊的词汇群体,它的特殊性,不仅因为它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一般是“四字格”的固定短语,而且还因为它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同一般词汇相比,它同文化关系更为密切。其中的文化蕴含更加典型、更加系统、更加丰富。涉“牛”词语特有的引申义、比喻义,为涉“牛”成语的产生提供了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使汉语产生了一大批涉“牛”的成语:

    牛刀小试 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 牛溲马渤 牛溲马勃

    牛农对泣 牛衣对泣 牛衣夜哭 牛衣病卧 牛毛细雨 牛郎织女 牛高马大 牛黄狗宝 牛蹄之涔 牛童马走牛骥同皂 牛骥同槽 牛衣岁月 牛步迟迟 牛角之歌牛ロ之下 牛蹄中鱼 牛蹄之鱼 牛鬼蛇神 牛马不如牛眠龙绕 牛山之悲 牛首阿旁 牛头阿旁 牛饩退敌牛渚泛月 牛刀割鸡 牛马不若 牛马生活 牛眠吉地牛之一毛 牛羊勿践 牛听弹琴 牛马襟裾 牛鬼少年 牛鼎烹鸡 牛骥共牢 牛头马面 牛皮大王对牛弹琴 对牛鼓簧 汗牛充栋 汗牛充屋 汗牛塞栋 买牛卖剑 买牛息戈 问牛知马 一牛鸣地 泥牛入海老牛推车 瘠牛偾豚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一牛吼地母牛舐犊 老牛舐犊 瘠牛羸豚 九牛一毛 九牛一毫归牛放马 放牛归马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休牛放马土牛木马 作牛作马 服牛乘马 一牛九锁 童牛角马吴牛喘月 如牛负重 带牛佩犊 犁牛之子 犀牛望月老牛破车 吹牛拍马 钻牛角尖 钻牛犄角 水牛过河抓牛鼻子 黑牛白角 呼牛作马 呼牛呼马 牵牛织女椎牛歃血 椎牛飨士 槌牛酾酒 饭牛屠狗 犁牛骍角搏牛之虻 牵牛下井马勃牛溲 气吞牛斗 犀照牛渚 鸡口牛后 多如牛毛鸡尸牛从 马渤牛溲 气冲牛斗 羞以牛后 兔角牛翼蜗行牛步 小试牛刀 马面牛头 鲸吸牛饮 鼠入牛角志冲牛斗 蚕丝牛毛 蛇神牛鬼 床下牛斗 茧丝牛毛屠所牛羊版筑饭牛 笔误作牛 裾马襟牛  壮气吞牛 扛鼎抃牛气喘如牛 齐王舍牛 骑牛觅牛 气壮如牛 床下牛斗归马放牛 目无全牛 庖丁解牛 散马休牛 蹊田夺牛气克斗牛 亡羊得牛 卖剑买牛 卖刀买牛 骑牛找牛鞭打快牛 壮气吞牛 气冲斗牛 气吞斗牛 以羊易牛呼马呼牛 喘月吴牛 亡羊得牛 争猫丢牛 充栋汗牛宁戚叩牛 丙吉问牛 志冲斗牛

    以上是数量相当可观的涉“牛”四字格成语,还有很多非四字格涉“牛”成语,有“猕猴骑土牛”、“骑牛读汉书’’、“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杀鸡焉用牛刀”、“风牛马不相及”和“有牛使牛,无牛使犊”、“司马牛之叹”、“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等等。涉“牛”成语强化了汉民族具象性思维和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考虑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和方法,进而加深了“牛’’熟语所具有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促使“牛”熟语的使用更加频繁和广泛。

    图片

    二、涉“牛”俗谚

    俗语是先民们透过对生活的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逐渐形成的一种被普遍认同的语辞,也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谚语是人们长期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一般用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来表达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和真相。俗语、谚语更能反映出民族的内心精神世界和性格。汉语俗语、谚语无论从其词源探究,还是就其字面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理据性,而且又是最积极的语言文化单位(即能反映民族人格和精神的基本词汇),下面以俗谚并称后为素材对汉语进行分析,展示其牛文化的丰富内容。大量的涉“牛”俗谚如下:农耕俗谚的数量很多,具体形象的把牛与农耕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耕牛农家宝,定要照顾好

    耕牛有歇不饱,十七八年不老

    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

    点灯省油,耕田爱牛

    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

    冬牛不瘦,春耕不愁

    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

    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

    牵牛蹊人田,田主夺之牛

    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牵牛以蹊人之田,田主夺之牛

    寸草切三刀,无料也上膘;牛不吃饱草,拖犁满田跑

    犁不到头不卸牛

    五九六九,牵牛走走

    六月的雨,隔牛背

    九尽百花开,老牛下田来

    一年两头眷,黄牛贵似金

    “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形象的说明了牛在农耕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耕牛农家宝,定要照顾好’’。上面关于农事的谚语中也可以看出牛文化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牛和马自古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大牲畜,在畜牧农耕中两者不可或缺,同时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牛马对举的俗谚也比比皆是:

    吹牛拍马牛头高,马头高牛头不对马嘴牛头不对马面羸牛劣马寒食下呼牛应牛,呼马应马喂牛得犁,喂马得骑悬牛首于门,鬻马肉于市牛头不逗马尾无牛提了马耕田带到黄牛就是马懒牛懒马屎尿多拿着黄牛便当马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有钱买牛马,不和牛生气塞公牛马,焉知非福未逢龙虎会,一任马牛呼对牛马诵经莫为儿孙作马牛牛套马,累死俩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三岁黄牛四岁马,岁半水牛田中爬牛耕田,马吃谷,他养儿子我享福马骑上等马,牛用中等牛,人使下等人郎驱女驱,十马九驹,安阳大角,十牛九犊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苟,象即章得“牛头高,马头高”比喻互相争高低,各不相让。“牛即戴嵩,马即韩干,鹤即杜荀,象即章得”是说唐代戴嵩、韩干、杜苟鹤和宋代章得象皆以书画闻名,一些浅陋的人见牛就以为是戴嵩的作品,见马就以为是韩干的作品,见鹤就以为是杜苟鹤的作品,见象就以为是章得象的作品。形容毫无鉴赏能力,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也说成“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有你说的”,牛、马分槽喂养,在牛圈里出现马嘴,指多余,要人不要多嘴。“牛耕田,马吃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也作“牛吃草,马食谷”、“牛耕田,马吃谷,他养儿子我享福”、“牛吃青草鸡吃谷,各人白有各人福’’。“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牛头不对马嘴”同“牛头不对马面’’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依据牛及其行为引申而成反映牛与人类关系的俗谚也有不少:护犊子任劳任怨老黄牛勤牛身上鞭子多红牛黑牛,能拉犁的,都是好牛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九牛拉不转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时逼乏牛不卧,卧牛不乏人吃牛饭,不能蛮干牛吼一声坐中堂水牛不咬人,嘴脸不好看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一个牛也是放,十个牛也是放死牛顶墙根强按牛头不喝水牛不吃水强按头有牛使牛,无牛使犊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老牛拉破车老牛力尽刀尖死老牛赶山,到哪儿算哪儿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粒君子不跟牛斗力呼之为牛,应之为牛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牛不作活,结在桩上同样会老初生之犊不畏虎初生的牛儿,不怕虎初生的牛犊,不知道个利害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护犊子”是说老牛保护小牛,引申为人庇护幼小的怜爱之情。“任劳任怨老黄牛”体现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牛有千斤力,不能一时逼’’和“九牛拉不转”都表示倔强。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又可作“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极角反怕狼”、“初生之犊不畏虎”、“初生的牛犊,不知道个利害”和“初生的牛儿,不怕虎”,都表示无畏惧、莽撞的意思。“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牛没有力气拉起耙来歪歪斜斜,人没有理了说话就会不正直。“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势利,小看人。“老牛拉破车”即“老牛破车”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也比喻才能低。也有俗语“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

    图片

    另外,像“吹牛”、“吹牛皮”、“吹牛吹豁了边”、“牛皮不是吹哩,猫儿不是骑哩”、“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等都是耳熟能详的表示说大话的俗谚,“钻牛角尖”、“顶牛”、“牛头不烂,多费些柴炭罢了”、“坐着牛粪不晓得臭”、“背着牛头不认账”则表示倔强。比喻强迫人做不愿作的事的俗谚有“牛不吃水强按头”、“牛不喝水难按角”、“牛不饮水不按头”、“牛鼻上穿绳,那里情愿”。以牛皮、牛毛、牛角、牛粪等牛本身事物为核心的俗谚也有不少,如:

    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

    牛皮不是吹哩,猫儿不是骑哩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做灯笼牛皮灯笼肚里亮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九牛去得一毛九牛身上拔一毛九牛身上拔一根毛牛身上拔了一根毛人之相去,如九牛毛牯牛身上拔根毛,无甚大不了的钻牛犄角钻牛角尖钻牛犄角找套里问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象好花插在牛粪上好花插在牛屎上鲜花插在牛粪上鲜花插到粪堆上一枝鲜花插在牛粪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牛身上的毛细小繁多,因此常被用来比喻事物琐碎,“牛毛细雨,点点入地”指细雨随下随渗入泥土。比喻扎实、深入。“九牛身上拔一毛”同“九牛亡一毛”。九:虚数,形容多。从好多牛身上拔去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无所谓的意思,还有“牵羊拔牛毛”、“九牛去得一毛”等等也都是这个意思。“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指不凭空说大话,要看真本事。类似的还有“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牛皮不是吹哩,猫儿不是骑哩”、“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牛皮不做灯笼”牛皮做成的灯笼不能照亮,比喻不受蒙蔽。而“牛皮灯笼肚里亮”是说用牛皮做的灯笼,外面不亮里头亮。比喻心里明白。“钻牛角尖”通常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类似的还有俗谚“钻牛犄角”和“钻牛犄角找套里问”。人们在形容可惜、不般配的时候通常会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类似的说法还有“好花插在牛粪上”、“鲜花插到粪堆上”、“鲜花插在牛粪上”等等。

    图片

    三、涉“牛”歇后语

    歇后语是多为群众创造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则是说明,也是这条歇后语使用者的真正用意所在。一般人们认为,歇后语仅仅是一种轻松、风趣、俏皮的现成话,谈不上有什么深刻道理,其实不然。以牛为“母体”的歇后语,同样有着很强的说理性。下面分类详述:

    1.以牛为喻的歇后语

    其中包括以老牛、黄牛、水牛、牛犊作“母体”的歇后语数量庞大,且生动形象。

    以老牛为喻的歇后语有:老牛上鼻绳──跑不了老牛上鼻绳──没跑老牛拉稀屎──接连不断老牛掉眼泪──有口难言老牛啃地瓜──不抬头老牛牧碾──原地打转老牛打滚──大翻身老牯牛走路──老八步灯草打老牛──无关痛痒灯草打老牛──不痛不痒捧草喂老牛──吃不吃由你斗败的老牛──不服气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隔山买老牛──不了解情况

    以老牛作喻的歇后语都是从老牛的“老”字出发,表达了牛缓慢、衰老等状态,以此来比喻人愚钝、蠢笨等无可奈何的表现。

    黄牛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任劳任怨地承受一切的“老黄牛”。通常用黄牛比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黄牛为喻的歇后语也有很多:黄牛咬黄连──吃苦耐劳黄牛落水──各顾各黄牛的肚子──草包黄牛打喷嚏──笨嘴拙舌黄牛拉磨──慢工出细活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黄牛打架──死顶厚皮黄牛──宜打不宜牵铁铸黄牛──开不得犁拖过黄牛当马骑──只得将就拉来黄牛当马骑──穷凑乎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图片

    提起水牛,通常人们会想到它弯曲的犄角、宽大的牛背以及水牛的生活习性,因此有大量的以水牛为喻的歇后语如下:

    水牛角──难治(直)水牛角,黄牛角──各(角)顾各(角)水牛的肚子──草包水牛长毛──彻头彻尾水牛过河──永不回头水牛过河──露头角水牛过河──各(角)顾各(角)水牛背上挂树叶──轻而易举水牛背上拔根毛──毫不在乎水牛背上看唱本──走着瞧水牛身上拔根毛──万分之一水牛身上的毫毛──数不胜数水牛吃活蟹──有劲使不上水牛吃活蟹──有力无处使水牛踩浆──拖泥带水水牛吃荸荠──食而不知其味水牛吃了萤火虫──肚里明白水牛打架──全靠角硬水牛斗架──全靠角硬水牛掉进稀泥塘──有劲使不上水牛掉进枯井里──有劲没处使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水牛儿的房子──蜗居水牛进鼠洞──行不通水牛赶兔子──有劲使不上水牛见了大象──矮了一截水牛落在象群里──还是个小兄弟水牛滚到井里头──有力无处使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水牛陪考──比劲大水牛洗澡──越搞越深水牛下柳筐──随你嘴里编水牛钻鸡窝──没门路骑着水牛赶火车──差远了骑着水牛赶兔子──工夫磨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老鼠骑水牛──大的没有小的能

    图片

    以牛犊子为喻的歇后语数量也不小,例如:初生的牛犊──不怕虎离群的牛犊──不知往哪奔牛犊吃奶──碰哩牛犊子吃奶──乱顶撞牛犊顶火车──真是自不量力牛犊掉井里──有力无处使牛犊拉头趟车──难免不乱套牛犊拉车──乱套了牛犊叫街──懵门了牛犊子上套──挨鞭子的日子到了牛犊子拉犁──拗不到正题(地)上牛犊子拉犁──不在行牛犊拉犁刚上套──没经验牛犊扑蝴蝶──看着空易做着难牛犊子扑蝴蝶──心灵爪笨牛犊子扑家雀──心灵身子笨牛犊子拜四方──乱栽筋斗牛犊子串稀──冒失(屎)了牛犊子戴铃──时一兴牛犊子抵角──斗上了牛犊子赶兔子──有劲没处使牛犊子跟虎玩──不知厉害牛犊子虽大──尽是草(吵)牛犊子牙──爱吃啥吃啥牛犊子长了犄角──不是好惹的三个钱买个牛犊子──尽吵(草)牛犊子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小牛,人们用初生的小牛来比喻莽撞、冒失、无所畏惧和自不量力的人。

    2.以牛身体各个部位为比喻的歇后语

    其中包括以牛头、牛角、牛毛、牛皮、牛蹄、牛尾巴、牛屁股、牛屎、牛粪为母体的大量歇后语。具体如下:

    以牛角为喻的歇后语有:

    耗子钻牛角──越钻越紧耗子爬到牛角上──自高自大老鼠钻进了牛角──越往后越紧布袋里装牛角──内中有弯蚊子叮牛角──没感觉蚂蚁爬上牛角尖──自以为上了高山怀里揣牛角──朝自己顶笋壳套牛角──正合适牛角套竹笋──正合适牛角对菱角──对奸(尖)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奸(尖)牛角堵在嘴巴上──不吹也得吹牛角堵住嘴──不吹也得吹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象牛角长在驴背上──四不象牛角对羊角──各管各牛角挂书──顺带江流牛角尖敲锣──只象(响)一点牛角里的虫──硬钻牛角上挂稻草──轻巧牛角上挂草──捎带不费劲牛角上挂荼罐──底(抵)乎(壶)牛角上挂书本──走到哪里学到哪里牛角上抹油──又奸(尖)又滑牛角上套绳子──弯酸(拴)

    牛角的形状是尖的,而且坚硬无比。因此人们用牛角的这一特性来比喻人的奸(尖)滑、不妥协。

    图片

    牛头不好看而且坚硬,人们用牛头来比喻人的性格直率,不委婉。以牛头为喻的歇后语有:

    牛头马面──太难看牛头不对马嘴──胡拉乱扯牛头不对马尾──胡拉乱扯牛头刨床开车──直来直去牛头刨床削平板──直来直去牛头不烂──多费些柴炭牛头上长角──差(叉)得远牛不喝水强按头──办不到牛头扎进尿罐里──能进去拔不出来

    牛毛多而密且细小,人们以此来比喻事情的琐碎和微不足道。以牛毛为喻的歇后语有:

    牛背上的毛──数不清牛毛炒茴香──乱七八糟牛毛口袋装牛角──七拱八翘牛毛上解锯──刻薄牛毛织毯子──非方方不行牛身上拔毛──算不了啥牛身上拔根汗毛──毫不在意牛身上拔根毛──无伤大体九牛一毛──微不足道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乎其微牯牛身上拔根毛──不觉得牛皮的韧性大,而且很厚。人们用牛皮来比喻顽固。以牛皮为喻的歇后语数量较多,主要有:牛皮浸水──韧得很牛皮篮球──不打就不跳牛皮衫领──好顶颈牛皮上打针──无反应牛皮饭碗──打不烂牛皮饭碗──打不破牛皮袄反穿──逗虱子走弯路牛皮灯笼──点极都照明牛皮灯笼──不亮牛皮灯笼──肚里明白牛皮灯笼──照里不照外牛皮灯笼加黑漆──照理不照外牛皮灯笼成蜡烛──点极都唔(不)明牛皮鼓──声犬肚子空牛皮鼓──不打不响牛皮鼓──不怕敲打牛皮鼓──声大腹空牛皮纸糊的鼓面──经不住敲打腿上的牛皮癣──顽固不化以牛蹄为喻的歇后语通常表示比较的意思,如下:牛蹄子──两半(瓣)儿牛蹄两半──闹不到一块儿牛蹄充手掌──权(拳)太大牛蹄儿里盖楼房──不宽敞牛蹄子踏的坑洼──两半牛蹄子耍把戏──漏宝了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脚(角)大牛蹄窝里的水──翻不起大浪牛蝇叮牛蹄──不痛不瘁人们用牛尾巴比喻灵活,用牛屁股比喻无足轻重。以牛尾巴、牛屁股为喻的歇后语有:牛尾巴──两边摆牛尾巴吊谷草──想吃够不着牛尾巴搅凉粉──毛搞牛尾巴拍苍蝇──碰巧牛尾巴上的蚂蝗──甩不掉牛尾巴失火──胡乱闯牛尾打牛身──不痛牛上田坎扯尾巴──迟了蚂蟥爬在牛尾上──甩不脱过河的牛尾巴──拽不动牛屁股缝里的牛虻虫──又会钻空子,又会吸血牛屁股后面念祭文──不起作用牛屁股后面念祭文──空话牛屎、牛粪虽然都是废弃物,但是用他们和最美好的事物作对比可以表达很多情感,比如“臭美’’、“可惜”等。以牛屎、牛粪为喻的歇后语有:牛屎虫搬家──滚蛋牛屎虫打哈欠──张臭嘴牛屎虫戴花──臭美牛屎公公钻牯牛角──两眼墨黑牛屎上插花──不合身份牛屎上插牡丹──不配牛屎上放炮仗──哧得开,打得响脚踩牛屎──一塌糊涂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牛粪带笑──臭美牛粪上的蝇子──赶不跑牛粪烧成灰──还有多大热气晒干的牛粪──文制制花鞋踩在牛粪上──底子臭好花插在牛粪上──真可惜

    图片

    3.以牛栏、牛圈、牛棚为“母体”形成的歇后语牛的处所也是不容忽视的,像“牛栏里关猫”比喻采取行动的防御措施漏洞太大,一点也不顶用。以牛栏,牛棚、牛圈为喻,汉语也形成了许多歇后语。如:牛圈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牛囤里养猫──关不住牛棚里关猫──一阵瞎忙牛囤里找马──错了门牛棚里养鸡──架子不小牛栏关个大花猫──空空洞洞牛栏关猪──靠不住牛栏里关狗──进出自由牛栏里关耗子──关不住的牛栏里关猫──格外松牛栏里伸进马嘴──没你开口的份牛栏里锯角──霸蛮牛栏里头关猫仔──牢松4.以牛吃食、牛拉车和碾子等动作为比喻的歇后语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人们观察到牛吃食和牛拉车的动作后,难免将这些动作与自身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因此产生了许多以牛吃食和牛拉东西等动作为喻的歇后语:劝牛不吃草──白费口舌牛吃草帽──满肚子是圈圈牛吃破草帽──满肚子的坏圈圈老牛吃豆腐──变心(新)肠了老牛吃草──吞吞吐吐耕牛吃羊草──怎能吃得饱牛吃苞谷杆──大草牛吃苞谷秸──天生的粗料牛吃荸荠──食而不知其味牛吃薄荷──勿辨味道牛吃草来狗吃屎──各有各的口味牛吃稻草鸭翅谷──各对胃口牛吃稻草鸭吃谷──个人福气不同牛吃稻草鸡吃谷──各人的福气各自享牛吃稻草鸭吃谷──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牛吃房上草──哪有这么长的脖子牛吃赶车的──无法无天牛吃了赶车的──没王法牛吃核桃──小药丸牛吃荆条──瞎编牛吃韭菜──留下了根牛吃南瓜──无处下手牛吃桑叶──不吐丝牛吃庄稼──不分你我牛子拉车── 乱套了牛马拉车──各有一套牛拉磨子──走不出圈套牛拉碌碡──打圆场牛拉碾子──走不出圈套牛拉汽车──啥阵仗懒牛拉磨──上了圈套懒牛拉磨──不打不走死牛拉木马──动不了赶着牛车拉大粪──送死(屎)

    涉“牛”歇后语作为涉“牛”熟语的一部分这种数量上、语类上的特征以及喻理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作为一种民俗形态民俗事象即文化对语言成型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

    出自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汉画像石《扭转乾坤》。画面两侧各刻一牛,两牛一正一反,中间刻一人站立。“牛”谐音“扭”,正反旋转为双牛,说明中间的人物可以扭转偏向,比喻智者可有扭转乾坤之力。

    汉语熟语是汉语词汇体系中一个特殊的体例,它是言语交际中最活跃最富有民间社会生活色彩的通俗语言材料。熟语的形成,经历了历史的积淀生成于人民的生活经验及社会的传统习俗,涵化了民俗的要素。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牛为中心载体的牛文化词语,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政治观念,而且深人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在语言中,反映某一事物的词汇,其数量与它在语言所属的文化系统中的地位成正比。某类事物所拥有的词汇量大,那它在文化中的地位就重要。丰富的牛部诸字、大量的涉“牛”词语、寓意深远的涉“牛”熟语,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反映来深厚的文化背景,传递和表达着中国人用牛的、依赖牛习俗和心理,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社会群体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人们相应的价值取向、认知方式、行为模式等文化心态,影射着中国文化的深层意蕴。

    熟语作为语言在长期运用中形成的结构形式定型化、意义具有整体性的习用性语言单位,产生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沉积了社会演变的往日遗踪,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浸透了民族的特点。涉“牛”文化词语中的涉“牛”熟语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内涵,广泛地渗透到了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有的涉“牛”熟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体现着汉民族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指导中国民众待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本文编选自张鑫:《涉“牛”文化词语研究》,内蒙古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

    本期编辑:齐一放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摩根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