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有很多字用“月”字作为偏旁,通常称为“月字旁”,但是这些字中真正和月亮有关联的却很少,大部分月字旁的汉字都和肉有关,因此又被称作“肉月旁”,其实“月字旁”和“肉月旁”是两个来源不同、含义差异巨大的两个偏旁。今天就用当今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几组形近字来做详细的讲解
图片
先说“朏”和“胐”二字。也许您不仔细分辨很难发现字行上的差异,我们来把字形放大看看(见上图)。这下发现区别了吧。接下来我们逐一来说说这两个字。
图片
胐,读作kū(读音:哭),北宋时期的《广韵》中解释说“胐,苦骨切,音窟。胐臀。” 其字形中的“月”,即“肉”的的变形,借代身体器官,臀部,右侧的“出”是“屈”字的省略,表示半蹲排泄,整体字形表示半蹲排泄时露出的臀部。后又由此动作引申出屁股、胯骨、脚弯曲等含义。
图片
朏,读作fěi(读音:匪),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月未盛之明。从月、出。”意思是说:朏,指月亮初出而没有完全升上天空时的光亮。字形采用“月、出”会义。金文字形左侧为“出”,代表显现、发生,右侧为“月”,代表月亮;整体字形表示新月初升,开始生明发光。后又引申为天将明,也用于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图片
从上面的两个字的比较不难看出,其实古人写字还是很讲究的,凡是和“肉”有关的“肉月旁”,其写法“月”字里面的两笔,通常写为“点”和“提”;凡是和“月”有关的“月字旁”,其写法“月”字下面的两笔,通常写为“短横”,且两短横与右边笔画不相连(见上图)。在历代楷书字帖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直到汉字简化以后才统一写作月字旁。
图片
类似的汉字还有:
朓tiǎo(读音:嬥)指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脁tiǎo(读音:跳)指祭祀用的肉。
朊ruǎn(读音:软)义为月光微明;䏓guǎn(读音:管)古代指胃腑。
朦méng(读音:萌)义为月光不明;䑃méng(读音:萌)古代指(肉体)丰满。
朘juān(读音:捐)月光减少;朘zuī(读音:樶)指男孩的生殖器,也指汁少的肉羹。
图片
另外,还有一组这样的汉字——胊和朐(见上图),但其成因略有区别,需要单独说明一下。
图片
胊,读做qú(读音:渠),汉代经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胊,脯挺也。从肉,句声。”意思是说:朐,指挺直的肉干肉。字形采用“肉”作边旁,采用“句”作声旁。
图片
字形中的“月”是表示肉(甲骨文、金文、小篆时期的“肉”字像月的形状),“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勾”的假借,代表弯曲金属钩连工具。“胊”字的本来表示用钩子挂起晾晒的肉。因肉风干过程中会产生弯曲,后来又表示屈曲的干肉。
图片
朐,读做qú(读音:渠),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左传》“繇朐汰辀”一句中。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是关于车马劳役的描述,具体描述了在进行劳作时,车辆和马匹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唐代大儒陆德明撰写的《经典释文》对这句话进行了注解说“朐,其俱反。本又作軥”。明代学者梅膺祚创作的字书《字汇》中说“其俱切,音衢。车轭也。从月,与从肉者不同”。综合以上各家的说法,“朐”在文中是车轭的意思(轭:即牲畜驾车拉套时架在脖子上用来连接套绳的器具),这里的“朐”是“軥”字的误写而来,本字也和月无关,但确实月字旁。类似的还有朌,bān(读音:般)是“颁”的讹变;肦,fén(读音:坟),指头大的样子。
图片
在古文字中“肉”和“月”,本来就是两个字,后因其小篆字体很相近,合并为一个偏旁。 真正“月字旁”的字都和月亮有关系,数量不多。主要有:明、朗、朔、望、朝、期、朦、胧、朣、朊、朌、朘等
图片
“肉月旁”,本意就不是月,而是肉。它所构成的字多是与身体各部位有关的,指的是肉体,和月亮没有半毛钱关系。现如今“肉月旁”的字在以“月”作偏旁的字中占绝大多数,如:肝、胆、肺、肠、胃、肌、肢、肘、骨、祭、炙等,字义都和肉相关,是身体的一部分。
图片
从字形结构上也能区分,所有“肉月旁”的字其“月”都在字的左边或下边;凡是“月”在右边的字基本上都是真正的“月字旁”(后简化的除外),“月”在左边的“月字旁”的字只有“朦、胧、朓、朣、朏”五个。
图片
还有一类月字旁的汉字,属于汉字的讹,也就是在传抄过程中写错了,但却固定下来了。比如服、胜、朕、滕、腾等几个字的古字形都是舟字旁。在汉字演化过程中“月”是“舟”的讹变。朋、能、熊、育几个字中的月字旁也是有其他字形演变而来。阴、钥二字是汉字简化后才有的月字旁。
图片
最后说一个更奇怪的汉字——朒,即有肉也有月,其实这个字也是由两个字合并而来,原本月字旁的读作nǜ(读音:女),指农历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肉月旁的读作gǎ(读音:嘎)就是肉的意思。现在肉月旁的已经被弃用了。
图片
您还想了解哪些月字旁的汉字?或者留下您的观点共同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